粵講粵俗 □顏志圖(粵語講古傳承人)
  今日正值清明節,說書人這期就講講因拜山而起的羊城坊間俗語:瘦狗嶺——— 唔打唔得。從前在廣州人口中,責罵頑劣反鬥的孩童時,常常有這麼一句:“你正一瘦狗嶺,唔打唔得!”這句歇後語如今用者甚少,背後卻有一段炮打瘦狗嶺的荒誕故事。
  自明代開始,廣州的官員就會例行公事般,每年逢霜降日定出動兵馬去到瘦狗嶺前對山炮轟一番。官方如此怪異的舉動,相傳是一個窮苦少年清明拜山所引發。
  從前在瘦狗嶺住著相依為命的一對王姓父子,靠上山採生草藥為生。一次偶經山上“狗頭”位置,父親發現在此處眺望,風景甚佳,便囑咐兒子王勤在自己百年之後安葬於此。多年過去,王勤父逝,他果真就將老父葬在“狗頭”。一年清明,王勤上山拜父,恰有老伯經過,老伯一時肚餓腳軟跌倒在地。王勤好心,將僅有的祭品——— 一碗白飯,也給了老伯充饑。為報答王勤,老伯說出了一個驚天秘密。
  老伯說這處是個龍穴,先人葬此,後人則可做天子,並且叫王勤等到墳前的草長至齊眉時才好去割,到時就可以做皇帝。王勤無心做皇帝,無奈答應了老人,唯有任由雜草生。自此,他年年清明拜山時都量下草的高低,可是草總不能長到齊眉高,眼見父親墳頭被雜草侵擾,王勤心急如焚,覺得大大不孝,便跪在地下向先父請罪,這一跪,因為身子矮了半截,王勤猛然發現草已齊眉了。盡孝心切的他滿心歡喜地割去了墓草。
  且講,遠在千裡外京城的皇帝正在上朝,忽見一陣亂箭飛來,飛到離他一尺之處紛紛掉地。原來箭乃墓草所變,王勤割早了,神力有限,割遲一些,就能射到皇帝。王勤當然不知情,還以為受了神棍“老點”(欺騙)。至於皇帝,自然嚇出一額汗,慌忙找國師參詳怪事。國師掐指一算,稟告皇帝:廣東有個瘦狗嶺,嶺有龍氣,主出天子。要想破解,必須年年架炮轟打。皇帝即刻下令廣州的官府炮轟瘦狗嶺。此後年年官府都在瘦狗嶺腳架炮,轟擊瘦狗嶺,以期驅散龍氣,不打不行。
  這就是“炮打瘦狗嶺”的故事,在坊間說法紛紜。甚至有人傳言,炮火是打到辛亥革命,這事才算了結。然而,歷史的真實到底又是怎樣一回事呢?
  看回清同治十年的《番禺縣誌》:“每歲十月,八旗官兵演炮於此嶺下”。看來事件的本來面貌是軍方的常規演習。原來,瘦狗嶺舊為廣州東郊,是廣州城在東北方的外圍門戶的咽喉,屬兵家必爭之地,在此練兵試炮,再正常不過,附近村民每年都會聽到“炮打瘦狗嶺”的轟隆聲。或者正因此有了“瘦狗嶺———唔打唔得”,只是中國人傳統風水寶地意識濃烈,才把拜山和炮火拉到一起了。  (原標題:瘦狗嶺:拜山拜出百年炮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r66srprq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