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冬日的羊城迎來一群特殊畢業生的畢業禮。100名“圓夢計劃”·廣東新生代產業工人骨幹培養工程首批北大100學員正式畢業。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張彥等專程為他們授予學位,並一起拍下畢業照。
  白天打工
  晚上挑燈讀大學
  昨日,珠島賓館紅棉廳,沒有鮮花簇擁,沒有形式上的鋪陳。幾張條桌上,擺放著幾杯清茶,還有幾本圓夢學員故事彙編,書的封面上赫然印著“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大字。與朴素的現場形成鮮明對照的是,100名身穿學士袍的新生代產業工人,臉上洋溢著激動與喜悅。
  “在東莞的工廠里,每天12小時,我要重覆同一個動作8000多次……”一段視頻將人們的思緒拉回到3年前。故事的主人公叫易元定,他是“圓夢計劃·北大100”的學員之一。
  易元定成長在單親家庭。高中畢業後,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便離開家鄉外出務工了。2008年5月,他進入了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由於表現出色,工作僅一個月,就被提升為小組組長。
  “我從小的夢想就是上大學,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這個夢。現在有了‘北大100’的計劃,我想去學習,先改變自己,再去改變更多的人。”易元定說。
  這項幫助農民工實現“北大夢”的活動叫做“圓夢計劃——廣東新生代產業工人骨幹培養工程”。2010年12月,由團省委聯合北大、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等單位聯合發起,通過資助在粵務工青年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打通他們向上發展的成長通道,助推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報名參加的新生代產業工人經過培訓和考查,成績優良者可入讀北京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進行為期2年半—5年的本科學歷教育,成績合格後將獲得北大遠程教育文憑。
  2011年5月,首批100名“北大100”學員在廣州正式開學。就這樣,3年來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尋常工作日,他們是車間技術員、工廠採購主管、流水線上的普工,是珠三角世界工廠里的一顆顆“螺絲釘”;到了周末和晚上,一根網線將他們連到一起,他們是“圓夢計劃”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名牌院校網絡學院的大學生,常常為了老師剛講過的某個細節,在QQ群里爭得熱火朝天。
  粵2.9萬名青工圓大學夢
  規模接近一所大學
  3年過去,首批“圓夢計劃·北大100”的學生在完成論文答辯後,正式畢業。與之相伴的是,“圓夢計劃——廣東新生代產業工人骨幹培養工程”也進一步發展壯大,學生從100名擴大至29178名。
  據介紹,“圓夢計劃”合作院校由2010年的1家(北京大學)發展到現在25家(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招生規模從原來的100名擴大到現在每年1萬名。3年來,“圓夢計劃”經歷了邊試點探索、邊完善壯大的過程。已累計資助29178名新生代產業工人圓大學夢,規模已接近一所真正意義的大學。
  “圓夢計劃開拓了四個‘前所未有’:重視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培養標準之高、青年受益之廣均前所未有。”團省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圓夢計劃”自推出以來,得到各方的支持和投入。教育部鼓勵廣東先行先試。2012年“圓夢計劃”被省委列入科學發展觀指標評價體系,被省政府列入每年十件民生實事。據統計,3年來省、市兩級財政共投入1.045億元,籌措社會資金支持750萬元。考上的學員本人只需出1000元學費,這意味著3年間每天只用掏1元錢,就可讀大學。
  主辦方還廣泛徵集各界精英1600多人次擔任學員的“雙導師雙助理”(即人生導師、學業導師和班主任助理、學習助理),幫助學員塑造人生理想、針對學業答疑解惑等。知識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在圓大學夢的同時,許多產業工人還通過積分入戶、招考體制外公務員等方式,順利地融入廣東,改變了人生的命運軌跡。
  據統計,3年來,“圓夢計劃”宣傳覆蓋影響達120多萬人次,報名人數達13萬餘人次,正式錄取就讀的學員達3萬人,並且以每年1萬人的速度增長。這幾萬學員背後代表的是幾萬個生產車間、幾萬個家庭。
  現場焦點
  畢業典禮上,北大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張彥:
  這批畢業證“既不一樣,其實也一樣”
  “大家手捧金燦燦的榮譽證書,綠油油的學位證書,圓了北大夢、終身學習夢、人生髮展夢。”昨日,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張彥代表北京大學,出席“圓夢計劃·北大100”學員畢業典禮,併為廣東100名新生代產業工人畢業生撥穗、作畢業演講。
  作為老師、學長的代表,張彥直呼為100名學員的信心、改變、成功而驕傲。他借用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叢京生教授的一段話寄語大家:“一個人對短期目標是容易專註的,但對我們更重要的是專註於長遠的目標,甚至終身為之奮鬥的目標。要儘早設立這樣的目標,並且在為之上下求索的時間長河裡用你的人生閱歷去不斷豐富和完善這個目標。”
  “有人問我,這些學生從北大畢業,拿到的證書與高考考進北大的同學是一樣的嗎?”張彥表示,“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不一樣的是,北大有多個學歷層次、多種教育方式,這100名學員就讀的是繼續教育,與全日制普通高考入學的學生不一樣。“為什麼也一樣?我們的證書上都印著北京大學的校徽,我們的證書簽發人都是校長,最關鍵的是,不管是哪種學歷層次何種方式,我們共同傳承的是北大精神,共同堅守的是北大標準,這個精神和標準是一樣的。”一席話,贏得了全場掌聲。
  畢業演講中,張彥還引用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給北大學生回信中引用的那句歐陽修的名言,“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鼓勵學員們將個人夢想與家國夢想“中國夢”融合。
  首批學員畢業後下一步咋辦?團省委書記曾穎如:
  跟蹤服務管理好“圓夢大學”
  座談會上,100名學員代表暢談自己的求學歷程,分享了圓夢期間學習、生活、工作上的點點滴滴,也對省委、省政府和主辦單位團省委、北京大學及社會各界的關懷、支持與幫助深表感激,盼望能繼續給予新生代產業工人更多幫助和支持。
  對此,團省委書記曾穎如表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社會治理要更加註重公平,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團省委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繼續組織、管理好近3萬人的“圓夢大學”:一是繼續規範和提升學員的招錄、管理、培養工作。擴大宣傳,嚴格學員招錄,定期評估合作院校培養機制等;二是繼續加大直接聯繫學員骨幹的力度。舉辦圓夢班長、團支書等骨幹交流營對優秀學員骨幹進行輪訓;三是繼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增強“圓夢大學”的凝聚力和歸屬感。組建圓夢大學學生聯合會等社團組織,讓社團延伸共青團的工作手臂,讓社團活動豐富圓夢學員的生活;四是繼續加強對畢業生的跟蹤服務管理。以後每年將有1萬名學員畢業,團省委將通過“展翅計劃”等各種就業創業的措施對他們繼續跟蹤服務。
  專題撰文: 南方日報記者 雷雨 通訊員 譚傳恩 刁衍斌 周曦 策劃統籌:徐林  (原標題:北大副校長為百名產業工人撥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r66srprq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